为深化课程改革,探索学科融合育人新路径,孙作金名师工作室于4月25日在昆阳三小成功举办了跨学科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活动通过课例展示、专家讲座、互动研讨等形式,共同探索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学科融合实践,为教育教学创新注入新活力。

一、课例展示
第一节课是由平阳县教师发展中心的梁继亦老师执教的《我会保护我自己》。梁老师以“口香糖”活动为导入,充分激起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不要随便摸我》绘本贯穿始终,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思考并认识到:什么是正常的触碰、什么是性骚扰;表面和蔼可亲、温柔的人可能是坏人;遇到隐私部位被触碰的情境,需要“大声说不、逃离现场、告诉爸妈”。

第二节课是由龙湾区沙城第一小学孙作金导师执教的《细心小侦探,快乐大冒险》。孙老师以“拯救鼻子”这个游戏为导入,以闯关的形式贯穿课堂,学生积极参与、探索,并在游戏中认识到:学习需要认真观察、认真审题、多尝试;倾听关键词、抓住关键词;认真思考所给的细节。在课堂的最后,学生主动分析自己平时做题时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第三节课是由瓯海实践学校杜丽君老师执教的《创新设计促环保----我是车辆工程师》。本课以设计小车为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小车的结构。接着,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分工并设计环保小车。在学生展示设计的作品后,教师展示“红旗”的诞生过程:中国工程师不断拆解和安装国外的汽车后不断优化、改进而研发出中国自己的汽车。这与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去拆解小车、课中要求学生设计小车这一过程一致。教师以此鼓励学生研发“昆阳制造”。

二、评课议课
温州市心理名师张瑞祥老师对梁老师和孙老师的课进行详细而细致的点评。两位老师的课堂逻辑线非常清晰,语言幽默,学生在两位老师的带动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在问题中唤起生活的经验,在课堂上生成应对问题的方法。
温州市综合实践名师陈长春老师认为杜老师这是节有料、有趣、有魂的课堂。杜老师以“工程师”这一角色代入,激发学生的探索、操作的的积极性。整堂课中,杜老师以扎实的专业知识为底,巧妙打通知识传授、实践应用和价值升华的脉络。

三、专家引领
瓯海区教育局特级教师潘春波以《回应常态:重课堂教学促说课提升能力》为题,提出教师在课堂中需要唤起学生经验、聚焦学生的学习状态。潘老师提醒在座的教师要将对课的关注点渗透到说课中去。潘老师强调学科整合的重要性:综合实践课的团队合作模块,可以融入心理知识;心理活动课中可以融入对应主题的其他学科知识。
潘老师聚焦早上的三堂课,讲述说课的基本结构及教师需要重点训练的方面。对于一线教师,潘老师提出需要重点训练以下三个方面:教材解读思维法(认知维度、技能维度、情感维度、社会维度);学情分析工具包(心理量表);目标撰写公式。对于骨干教师,潘老师提出:教学设计要遵循三原则(情境连贯性、认知递进性、评价嵌入式;跨学科衔接点的设计;生成性资源的捕捉。
此次研讨活动既是一次教学智慧的集结,更是一场教育创新的启航。在名师的引领下,教师们将以更开放的视野、更融合的实践,为学生成长铺就多元发展之路。